当各地都在为修撰自己的宗谱而盛极一时之际,常有朋友及同氏问起:你家在那里?在何处修谱?我们是不是同根亲戚?等等,我都一无所答。因为在我所处的地方,对我来讲,是外迁入者。也就是所谓的"外地人"。为此,我常去请教我那已上花甲的叔叔,然他所知的就是在20世纪30—40年代我爷爷曾在江西省宜黄县修过谱。但谱在"文革"中焚毁,所能让我知道的就是我爷爷的父亲是何名了!问及同宗的堂爷也是一无所获。
2000年,宁都县有关单位赠送了几本《客家的摇篮——宁都》给我们单位,从中,开始了解到宁都卢姓的历史纪元,以往参观福建宁化县客家祖地时,也只知道那里是卢姓等众多姓氏的发源地,现才明白,宁化的卢姓也是从宁都繁衍出去的。宁都卢姓始祖卢宗泰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了。
2000年冬季,在出差南昌返回老家南城的途中,同一同宗兄弟同乘一车,发现其行李收件人是同姓人,我儿时在南城所居,知道南城的同族卢姓很多,通过一聊,才知是同族兄弟。他爷爷手上有一族谱。为此,我赶紧叫他借来一阅。过了几天,他给我一本手抄本时说明,此谱是我爷爷(卢文明)在解放前至宜黄县修撰的,修回之际,他爷爷(卢文耀)借去手抄了一本。故只有本族部分资料。正因有了这本手抄本,才了解了我祖先二十几代人的迁徒史。然其只是族谱的一部分,只说明一世祖为英荣公幼子兴化,居江西宜黄县老鸦薮。对一世以上的源流还是不清楚,宜黄县的老鸦薮现为何地也不清,祖先出自那?从那儿来?还是带着众多疑问开始了漫漫寻根路……
我购买了《卢姓史话》和《中华姓氏谱—卢》及《中华族谱》等书参阅,开始查阅许多资料,在图书部门、在互联网上、在档案史志馆、在地名办、在军用地图上,都查不到宜黄县老鸦薮这个地名。但在石城县地名办原主任邱锋同志的帮助下,查到了许多居住有卢氏的村庄地名,其中,江西省临川区荣山镇朱家园村居住的卢氏祖先是在明崇化年间从宜黄老鸦薮迁至此地的。并且,也在互联网上搜寻到一张清康熙年间的地图,在此了解了一些信息,同时,翻阅了江西宋元明清时期的史载资料,分析,宁都麻田至宜黄有明清时期的古驿道,按当时的经济发展情况及族谱修撰历史来看,我的祖先很可能是从宁都迁徒的,但只是猜测。
于是,我自己决定在查找资料的同时,到几个卢姓世居点去考察。当然,临川区荣山镇朱家园村、宁都洛口镇麻田村是我决定第一批查找的地方。2002年10月4日,我在南城找儿时的同学借了一部踏板摩托车,沿昌厦公路到达南城县岳口乡,尔后,沿乡间简易公路到达临川区茅排乡,按图索翼才知道自己犯了一个大错误,地图上的路线是刚解放时测绘的小路,现在基本没了,加之山地地形出乎我的意料。摩托车是骑不了,要到达所去的终点地只要靠步行。我赶紧找附近的老乡打听,他们告之我附近店前上行保村有一名卢长仔的人是从朱家园迁徒过来的,找到他,才能带我去朱家园。于是,我赶紧驱车找到卢长仔,一问才知他是个70多高寿的老人。一听我简短的介绍,他停下手中的活,马上表示带我从山路赶到朱家园。那山路是我一生中最难走过的羊肠小路,那简直不叫路,但卢老他走起来挺精神,且比我快得多,经过近三个小时的行走,我们来到了大山深处的朱家园。就像《临川区地名志》介绍那样:位于莲源乡(原属此乡,后撤乡并镇并入荣山镇)东南5.3公里的山垅里。33户,175人。因朱姓开居得名。后朱姓迁走,[卢氏八修家谱]载:明成化年间,卢贵清从宜黄县老鸦薮迁此。
听到我从大老远来寻根,村里的男妇老少都显得很热情,又是倒水,又是招呼!不久,家存有谱的卢杨才就叫我去他家看谱。在他家,稍等了会儿,他去别处拿谱来给我看。因为原来深受文革焚谱之害,故现对外人稍有提防,这是可以理解的。过了20来分钟,他把一个红漆木箱拿来,小心打开,拿出了五本大谱。我一看到这谱,心理特别高兴,因为我是第一次看到卢氏家谱。以前只是听过介绍,在电视中看过别族家谱。家谱分通谱,谱序和本支房谱等五大本。我首先查阅了通谱世系表,此时,又来了一位年已八十多的老人,名叫卢林昌,他同卢高仔等三人参与了修谱执笔。他问我要查那个世系。我告诉他是一世兴化公。这时,他说他知道。一查,才明白,他们的一世祖兴元公同我的一世祖兴化公是两兄弟,同为英荣公之子。他是二子兴元公,我们的是幼子兴化公。再往上查,始祖为子干公(即东汉卢植),至十五世为卢宗泰(即宁都麻田始祖)。我的一世祖兴化公自卢宗泰起至为二十七世。兴化公起至本人为二十八世。且家谱自宋修撰以来,一修、二修、三修均在宁都修撰。至此,我的推测是对的,我的祖先是从宁都卢宗泰处繁衍出去的。
卢林昌老人还告诉我,我的一世祖兴化公在宜黄县犁溪镇三陂村院庄小组有祠堂,我的家谱应该是在那里修撰的。 我通过电话查询,也通过宜黄的一个同学了解,终于找到一个卢姓电话!他找电话了解那卢姓情况,他说他们的字派是绣字派的,且蓝溪乡的前年也来联系修谱事宜.但蓝溪那边的电话忘了!
因时间有限,我只发粗略地抄了些世系表,其它很多内容都来不及细考!但总的来说,寻根情驱使我下定决心来做了网页,让天下有寻根心的卢姓族人,了解自己的家族史、文化史,以便更好了发扬家族文化,光大家族文化!为像我一样的没有在近期修撰族谱的本家也对家族迁徒情况有一定的了解!
2003年10月4日,我利用休假回到南城的时间,带着我六岁的女儿,自己驾着吉普车往南城朱良镇(谱称朱溪)的桥下(谱载地名)寻找卢氏宗亲。通过不断地打听,找到卢文 ,但他对族谱资料了解甚少,他带我到湖边找到九十高龄的卢绣 ,但他也不太了解。但卢文 提出再带我到朱良的和丰桥看看,那边卢氏宗亲较多。来到和丰桥,找到卢三俚(卢文禄)家,他儿子告诉我他们字派是:锦、绣、文、章、大,诗、书、发、尚、昌。我一听,知道与我叔叔告诉我的一样。他叫我去祥岗山万寿宫找他父亲。我们来到万寿宫,卢三俚告之我,到抚州经贸学院找他弟弟卢文正,他手上有一本旧族谱。且前两年宜黄县燕(误,应为蓝)水乡二村的卢文辉、卢国兴(电话:7748159)曾来联系修谱事宜。于是,我们又驱车前往里塔镇,在共大宿舍(现称抚州经贸学院)找到卢文正,他拿出一本族谱给我看,是盛汰公房的部分。因时间紧,我在快速浏览后没有找到我自己家(即现南城县建昌镇光塔村谭前组,我们从那分到石城的)的部分。但最少有眉目了。晚上回来之后,我赶紧同宜黄卢文辉、卢同兴他们联系。终于找到族谱修巽地了。他们告诉我,那里保存的族谱很完整。回到石城,我马上同我叔叔联系,告诉他我找到的结果。
我还要不断地努力,因为我的家族宗亲解放后,还没修过谱!也许缺少像我这样的热心人吧!修撰家谱的重任落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我们要不懈地努力!
同时,我要感谢卢俊、卢文耀、卢长仔、卢高仔、卢林昌、卢杨才、邱锋、卢文禄、卢文正、卢文辉、卢同兴(另有两位姓名回石城后,因工作太忙,把记下的名字遗忘了,实在对不起他们)等在我寻根中对我提供帮助的人!
来源: 卢氏寻根论坛